“玉笛横吹听落梅,红袖添香夜读书”,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听落花,伴夜读的美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日以为生活所累,为欲望所累。喧嚣的车水马龙、繁重的生活负担、永无休止的应酬,世风日下的现状,让以书为伴成为了一种奢望。
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而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位教养。它是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环境下的人群作为生命存在而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及其对应的内心体验。同时,文化是人作为生命存在的印记和符号。没有文化,也就没有或者让人体会不到人的生命存在。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文化是经济,它的产业所值──媒体、设计、建筑、音乐、电影、电子、广告、文学、体育、观光旅游……早就是先进国家的经济项目大宗。文化是外交、当政治协商触礁、军事行动不可的时候,文化是消弭敌意惟一的方法。尤其对于弱势国家,文化可以是以柔克刚的军队、温柔渗透的武器。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它的想象力有多么活泼、创意有多么灿烂奔放、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么旺盛,彻底决定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
一、我国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语文的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极端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在教学目标上,知识目标至高无上。在教学方法上,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法被庸俗化、绝对化。在教学内容上,教材被顶礼膜拜,师生视教材为“圣经”,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的丰富内含仅仅剩下单一的认知关系。种种迹象表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是科学世界,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科学世界的独尊,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其次,语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偏重认知活动。缺乏对儿童可能生活的合理构建,脱离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乏味单调的理性生活成为主旋律,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来看,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完满的可能生活的构建。通过认知活动,传递和习得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学生在课堂这一生活空间中的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乃至整个精神生活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成为学生生成部分,他们日渐失去生活的源动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语文课堂生活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教学内容的传递基本上是从书本或教材到课堂,缺乏对教材静态情景的动态拓展。从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看,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在教学方法上,事无巨细的直观教学和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知识教学,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二、书香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旨在促进人格的发展和人性的健全,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的发展潜能,并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二是阅读,二者都很重要,而对于以在校学习为主,尚未踏入社会的孩子来说,后者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当今时代,信息如潮涌,作为现代文明人,对信息的接受、筛选、判断、储存极为重要,读的能力毫无疑问要放在首位。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应放在首位。
而阅读的功利化,使读书的心态浮躁起来,使读书活动更像是名利场、工具坊。功力化阅读之风盛行。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把提高写作能力当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原本充满诗意的课外阅读,被异化成了乏味的“写作阅读”。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不少教师把课外阅读的范围窄化为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或当地教育部门推荐的升学考试阅读篇目,“推荐”被异化为“只读”了。
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都拥有10本左右的卡通或动漫之类的图书,年级越高则数量越多。《机器猫》、《老夫子》、《蜡笔小新》、《陀螺斗士》、《神奇宝贝》等卡通动漫书竟在学生中广为流传,这些书甚至成了学生世界的“名著”。
学生阅读、作文能力滞后。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导致学生孤陋寡闻、见识短浅、思维僵化。教室里,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们却岿然不动。一篇篇让儿时的我们感动不已,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课文,都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枯燥乏味,老生常谈,不能激起心头任何的涟漪。情感弱化成了世纪通病,最大的病因恐怕是我们对分数过于执着的追求,急功近利让学生变得如此世故,而最好的“药方”应该是“读书”。还孩子们的心灵一块绿地,还孩子们一个七彩的童年。
生不教,师之过。其师辈的读书又如何呢?2004年12月30日《读书周刊》中记者的文章《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大面积空白》更是触目惊心!文中指出:“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发行人员介绍,世界经典教育名著,发行量超过4000册的就算是发行不错的了。”“《陶行知文集》是唯一在现今的市场上还能见到的陶行知著作,而这本书字上世纪80年代末初版,至今,近20年来只有8000册的印刷量。而这与1300万教师的数量相比,不足千分之一。”
而书香文化是以书为友的生活方式,倡导的是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读书的内容可以自己选,但品位不变,另外,书香文化是读书的形式, 是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美丽的休闲,对校园来说就是学生老师都养成爱读书,读书乐的氛围,就是有书香文化的校园了。
三、把书香文化融入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孩子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品味到书香,让书香芬芳,对重构生机勃勃的文化课堂有着重要作用。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是重头戏。而怎样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育要站在高处,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独立的人”趋向完美。 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㈠、培养孩子把书籍当成自己终生的朋友
中国自古就有“开卷有益”的古训,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或国家更是把书籍当成自己的智慧之源。我们生活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世俗观念和偏见的世界上,书籍往往能给我们的心灵里透过一道道阳光和一屡屡清风;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为此, 开展“和好书相约”主题班会,让学生真正走入孔子、鲁迅的作品,因而,书籍能让一个人的身体的、心灵的以及道德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在给学生推荐传统优秀书目时,还要关注那些新出版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儿童文学,了解孩子们当前的阅读热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引导。
㈡、让“感动的书籍”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社会的人,班级、学校、家庭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发动一切力量,尽快使学生驶上读书的快速车道,在班中成立图书角不妨是个很好的选择,让每个学生与书交朋友,真正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