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分为几个年龄段,即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生最辉煌的阶段是青年和中年段,人的价值在这两个年龄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处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尽到了社会的责任。一是用自己的勤劳和力量创造了各种财富,推动了社会物质形态的发展;二是为社会创造了精神财富,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推动了社会文化、科技等意识形态的发展。总而言之,他们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样,处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他们也尽到了家庭的责任。一是承担了抚养儿女的义务,从供其生活、上学直至就业为止;二是承担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当父母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孝心和提供物质的条件赡养父母,让老人们无遗憾地离开人世,回归自然。而当他们从中年步入老年的时候,他们已心力交瘁,不能再为社会和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了,尽管他们不甘心,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因此,当一个人进入老年,青年人和中年人就不能对他们再有过高的要求。相反,只能是老人对青年人和中年人提要求了,在他们心里,觉得应该享受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了。特别对进入垂暮之年的老人,更要关心他们。因为此时,他们的身体机能已衰颓,脑细胞活动逐渐减弱,已到“风烛残年”之境,他们对人世间的留恋,已不再是青山绿水、酒醉金迷,而是唯有亲情。这个时候,青年人、中年人要把他们当孩童看待,让他们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氛围里,给他们以生活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活得自在而满足。
从另一个侧面讲,家庭有老人,并不是一种累赘或负担,而是一种牵挂和依托,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人安健,儿女们会觉得很高兴,有时间总会往老人身边靠,听老人絮絮叨叨,这其实不是一种烦恼,而是一种心理的平衡。合家欢乐,并不是老人单纯体现天伦之乐,也是儿女们的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老人有恙,儿女们牵肠挂肚,总是想方设法给老人治疗,嘘寒问暖,殷切希望老人早日康复,儿女们的心理上总会得到一些安慰。更何况,老人自己也不会闲着,守护家门、看管幼儿,他们总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女们在外工作之时心里也是踏实的。如果老人走了,没有儿女不悲伤的,特别是那些忙于事业而未能尽孝道的,心里更会产生一种遗憾。再说,老人走了,儿女们就自然而然地顶起了老人原先的位置,试问,谁的心里不产生感想?蓦然回首,人世沧桑,自己也老了吗?怅然若失和迷茫不解的感觉也会在瞬间笼罩着你。
切记:善待老人。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