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秋季,扬州中学组织高中部的学生参加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下乡支农活动。当年我是高一(六)班的学生,和班上入选的30名男女同学参加了扬州北乡的秋收劳动。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扬州中学校旗前导,杂着五彩旗迎风飘扬。上千人的队伍,两人并肩背着背包行进在乡间的道路上。尽管阳光烁烁、热浪滚滚,大家顾不得汗流浃背,一路上欢声笑语。我们还自编小调自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扬中学生支农忙,背包重不买账,磨肩磨足磨思想... ...
我们进入支农目的地,一个小村庄。在百米之外可以看到不少农户墙上贴满了牛粪饼,据说晒干了留着冬季作燃料。村庄周围是黄灿灿的稻谷田,地头边脑生长着少许的山芋、大豆。没有树木和竹园。村子北边和东边两条小河纵横交叉,构成丁字形,依稀看到两三头水牛在水中休憩。
我们班被安排住在一户前后两进房屋的社员家里。前一进房屋是泥巴墙,后一进房屋是粘土墙,都是用草盖的屋面。我们在后一进堂屋的东西两侧地面上铺上稻草,放上席子、被窝。东一排是男生宿舍,西一排是女生宿舍,中间隔着一条通道。否则就要抵足而眠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班设有宣传组,负责读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扬好人好事;设有后勤组,负责烧饭、扫地、保健;设有战斗组,负责参加生产队布置的各种劳动。宣传组和后勤组的同学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也经常参加劳动。
我们每天每人1斤米的计划两干一稀,定量吃饭。早晚小菜是咸淮干,中午一般是咸菜汤。有时采集山芋叶梗,将叶梗皮剥掉,放一点油盐炒一炒算是“加菜”,吃起来蛮有滋味。
我们借了两只澡盆,男女生各一只,轮流就浴。我们几个男生不愿熬时间,干脆在附近小河捋把澡(须经班长批准)。有时扎猛子,水面就泛出一层牛粪,于是用手拂一拂。洗过澡换上衣服,然后把脏衣服在水里搓几下,找个地方晾干。
说实在话,最不方便的是“方便”。这里没有隐蔽的地方,上厕所吗,群众家里的厕所都是男女合厕。要方便就得集体行动,男生一群,女生一趟。不论是男生或女生如厕时,都得故意谈着话或哼着歌,暗示异性禁止进入。
白天的劳动主要是晒稻子、晒稻草,有时抬着箩筐送公粮。晚上有时挂上马灯或借着月光掼稻把。我们用撬棒捆好稻把在掼桶的搁板上掼起来,稻粒就从搁板的缝隙里落到桶里。大家掼得很起劲,还哼着自编的劳动号子:舞动稻把龙戏水,粒粒稻谷似龙鳞,大办农业方针好,今年又是丰收年... ...
在劳动休息时或睡觉前,大家还要读报、谈劳动体会、写支农心得,间或唱几支歌。好像我们要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和结果。
十多天的支农活动结束后,村里的干群敲锣打鼓把我们送到村头,彼此挥手依依惜别。一路上男生争着为女生背背包,回校后女生争着为男生洗被单、衣服... ...村民情、同窗情,至今梦牵魂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