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在这数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似乎一直在和地心引力作斗争,向下的力量始终存在,尤其在遇到挫折乃至享受安逸生活时,这股力量更显强大,不经意就会被这无形的力量向下拖拽。因而,我觉得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向上进取的过程,而向上进取的最好办法,就只有读书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古至今,劝人读书的中外名言或谚语不绝于耳。虽说有些文字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物质及庸俗的色彩,但主流还是劝学和励志的内容居多,蕴含着催人读书奋进的美好愿景。我爱读书,究其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也就是从十年前才开始的。
由于爱好书法的缘故,那时每到年底,都有左右乡邻请我写春联,所以最初接触的是一些楹联、奇联妙对、古今对联故事之类的书籍。对联虽短短数字,多则也就数十字,却能将汉字词句巧遣妙用,传达针贬时弊、抒发情怀、劝诫励志等诸多情感,可谓浓缩的文学精品,难怪诗人臧克家称之为“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而关于对联的故事则赋予这些原本单一的对联有血有肉的生命,如“包公吟对判奇案”,“苏东坡改对勤发愤”等等。这些或讽刺抨击,或诙谐幽默的一个个对联故事让我从小对联中看到大世界,并一度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从对联过渡到唐宋诗词,历代诗词名句就是架于其间的桥梁。由于对联中常有一些诗词名句,这让我又触类旁通地阅读了大量诗词名句,并摘抄了厚厚的一个笔记本,闲暇时一遍遍品读。如果说诗词是珊瑚,那名句则是镶嵌其上的珍珠。看着这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我不由对它的载体——诗词原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这就进入了我读书的另一阶段——唐宋诗词。而这一阶段竟占据我十年读书中大部分时间。起初,只是看一些唐诗,并没有投入多少热情,直到接触宋词尤其是婉约词时,才一发不可收拾,毫无道理地痴迷于此。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江城子》、辛弃疾的《摸鱼儿》等大家之作我都一一品读,尤其是婉约词宗李清照的大作,从她待字闺中的情窦初开及至中年的颠沛流离,晚年的家仇国恨所有词作,我更是熟读至深,为他们的伤春悲秋感叹,为他们的离愁别恨心痛,为他们的天人永别垂泪。久而久之,自己竟也变得多愁善感,总觉得活着很苦,悲惨事多欢乐少,真是“我用泪眼看世界,我以为世界都在哭”。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两年前。经过知己读友介绍,我尝试看《读者》、《小说选刊》等文学、励志类书籍,通过细细品读,多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悟,更有盈满心间的感动。由此,我的读书取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说这一改变在我读书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使我重新放眼看世界,每天在平凡中品尝生活的美好。两年中,一部部既具有文学性、学术性又不乏哲理的书籍,开阔了我狭隘闭塞的心胸,激活了沉睡已久的生活热情。
读书十年,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只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也为自己在这喧嚣纷杂的尘世中觅得一份心灵的安宁。
书,我永远的朋友;读书,亦是我终身的习惯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