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魅力吴桥 |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文学艺术 | 乡土文化 | 名家看台 | 文化论坛 | 习作园地 | 他山之石 | 贺词寄语 | 志愿服务 | 非遗展示 | 公众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学艺术 >>散文随笔
· 在支农的日子里
· 永恒的追求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 赚钱
· 吴桥作家王鸣翔新著《轻影摇..
· 书包与一场梦
· 圆梦
· 关于朋友的小话题
· 历史的演变
· 警惕意外的不幸
· 善待老人
· 吴桥镇书画作品展圆满落幕

点灯诱蛾
[来源:本站 | 作者:王鸣翔 | 日期:2014年4月26日 | 浏览2075 次] 【  】 

一九七0年,通南地区还没有实行“旱改水”,粮食主要以粟麦类为主,为了分给农民一点大米,我所在的生产队决定在靠近河塘的地方长一、二十亩水稻进行试点。老百姓听到消息后,顿时欢呼雀跃。当水车在河岸上安装完毕,男女老幼,争先恐后爬上去踩一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正到秧苗渐高,踩水车的活计就不轻松了,生产队组织几班劳力轮流踩踏。灌溉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防治病虫害。由于当时栽插面积小,我记得也没什么特别的举措,主要就是动用人工防治,一是插草把,二是掐稻叶。插草把,是在螟虫的成虫(飞蛾)产卵期进行的。每个田埂上,隔个二、三十米插上一根竹竿,竹竿顶端扎一草把,专门用于螟蛾产卵,待螟蛾的产卵期一过,生产队长再着人到埂子上去拔草把。收齐堆拢后,放些干草在下面,然后点火焚烧,有时能听到“噼噼啪啪”的虫卵炸裂声。掐稻叶,主要是针对螟虫卵块和稻苞虫发生时间而采取的防治措施。待太阳出来,露水干后,男女劳力排成横行,一人管几行稻禾,看见哪个叶片上有螟虫卵块或稻苞虫做的窝,就将这片稻叶掐下来,放进挎着的竹篮里,然后集中深埋,当时叫拉网式人工防治。插草把和掐稻叶,两者之间是不同期的。

两年后,通南地区开始实行“旱改水”,由于水稻面积逐步扩大,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上了生产队重要议事日程,成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主要工作。在实行“旱改水”之初,采用药物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但仍以人工防治为主。我记得,点灯诱蛾就是当时人工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一九七三年秋,我还在上初中,正值放暑假,为了给家里挣点工分,我和一个小名叫六儿的伙伴,争到了这份工作。

点灯诱蛾的工具,主要有两项:一是灯,二是缸盆。灯又分玻璃罩灯(俗称小马灯)和汽油灯,盛水的缸成盆是根据不同的灯设置的。如果是小马灯,则用面盆或小缸盛水放在灯下面;如果是汽油灯,灯下面就要放一只大沙缸。我所在的生产队,当时水稻种植面积不大,只有三、四十亩,所以就没有用汽油灯,而是买了十二盏小马灯。当时公社农技员测算过,二、三亩田用一盏小马灯就行,而用一只汽油灯,可以兼顾二十亩田。

准备工作开始了,在每块田埂的中间,我和六儿用竹竿扎一三角架,架子下面放一小缸。因为要十二只小缸,我们两家合起来也没这么多,两人只好挨家挨户去找破缸代替,只要有尺把高、底部完整的就行。说句实在话,我们当时是舍不得拿家里的面盆或木盆去用的。一是天天来回搬运嫌麻烦,二是怕弄坏、弄丢了,挣点工分得不偿失。再说搭架子,其中也有考究。当时稻子约有二尺多高,架子就要有三尺多高,当小马灯挂在上面时,正好高于稻子。因为旱改水才逐步推开,我记得当时的水稻品种比较单一,秸秆不高,好像叫“东方红3252”,这是后茬稻的品种。至于前茬稻品种叫什么,实在记不得了。

防治的时间到了。吃过晚饭后,我和六儿一人挑着小马灯,一人拿着火油瓶和柴油瓶以及手电筒、舀水的勺子向水稻田跑去,到了田头歇下,将十二盏小马灯加满火油,等到七点左右,点亮灯盏,挂在每个田埂的竹架上,然后在下面小缸里用勺子舀水,正常大半缸就够了,再在缸里倒点柴油。也许有人要问,倒柴油干什么?有句成语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飞蛾喜光,看见亮点,它会高速飞来,撞上灯罩就会落下,掉在下面缸里的水面上,经柴油一粘,它再也扑腾不起来,油比水轻,且粘性极强,柴油浮在水面上,目的就是加速飞蛾死亡。因为阳历八月,天黑较迟,点上灯后,初时,还不见多少飞蛾扑灯,待到九点左右,每盏灯周围,均见飞蛾乱舞。这并不算什么,我们参观过汽油灯诱蛾,那个场景,才真叫壮观。谈不上上万,也有几千只飞蛾如雪花般穿梭、飞舞。前面说过,蛾属螟虫的成虫,呈灰黄色,分雌雄。前茬稻主要在六月份防治,属二代二化螟,我们防治的属三代三化螟,此代螟虫发生量大、爆发性强,危害极大,属当时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之一。到九十年代后期,由于栽作制度变化、水稻品种不断更新,以及气候变暖、季节提前等因素,三代三化螟发生量已很少了,基本不列入防治的重点,这是后话不表。到了夜里十一点左右,露水渐浓,蛾子翅膀被露水浸湿,落在稻叶上的,已不能起飞。马灯周围,飞蛾也渐稀,为了节省火油,此时收灯,恰到好处。第二天再点灯时,只见小缸水面上浮满蛾子,倒掉后,再重新换水,加点柴油,如此周而复始,确实收到了很大的防治效果。

点灯诱娥的时间,从晚上七点到夜里十一点,除去准备工作和点灯收灯一个多小时,还有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和六儿两人,坐在大路边,纵谈阔论所见所闻,笑话、故事,无不涉及,聊以打发时间。六儿个子高挑,圆脸、黑皮肤,平时不善言辞,唯独我们两人在一起,他的话就多了起来。他的二祖父是个老私塾先生,肚里有点“货”,小时候,他天天粘在那里,缠着他二祖父讲故事。所以,我们在这寂寞的夜晚,他就将小时候听到过存于记忆中的那些“货”“倾囊倒出”。我记得他讲的最多的是《哪吒闹海》和《聊斋》里面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听的。因为那时代属于文化“禁锢”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神鬼、爱情等事,怕背上宣传“四旧”之名,落个挨批挨斗的下场。我小时候就很喜爱文学,上课时间都偷着看连环画小书,我向他讲的,都是连环画书里的内容。过去和现代故事的有机结合以及天天晚上的接触,增进了我们两少年之间的默契和友谊。因为在放暑假期间,庄上的伙伴们有时也来到田头和我们“凑趣”,如果来的人多了,那场面忒热闹,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每个人都很尽兴。我们那时候上学,几乎没什么课外作业和假期作业,放学、放假后,主要是帮家里做事。夏天的夜晚就是在庄上玩。由于通电时间不长且生活艰苦,除了吃饭点灯,其他时间,大人们是不允许点灯的,这样做才能节省电费啊。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你吃饭的时候停电,半夜它来电,叫你啼笑皆非、无可奈何。谁家买个电风扇,不是吹风,那叫威风。后来有了小黑白电视机,如果谁家买一台,嘿嘿,你甭想一家独享,如果摆在堂屋里,那满屋子都是人,如果摆在门口,那满场都是人。特别是放《霍元甲》那部电视剧,到这人家去迟了,只见人头攒动,想看吗?门都没有,只得悻悻而归。当然,那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了,七十年代初是难以想象的。有伙伴们和我们在一起玩,我们不感到时间长,一个夜晚好像瞬间就过去了。

大多数的晚上,就是我和六儿两人,实在没有故事讲了,那就无话找话,实在没话说了,那就在黑沉沉的夜空找那一钩弯月,注目良久,也不知想些什么。如果突然间风起云涌,电闪雷鸣,我和六儿两人也不禁惊慌失措,赶紧收灯往家赶。毕竟,我们才是十几岁的少年啊。即使一个成年人,置身野外,狂风吹得站不住脚,诡异的闪电在头顶盘旋,随之炸雷轰响,恐怕也要失魂落魄的。只有在明月的夜晚,我和六儿两人都显得心情特好。皓月亮星,一地银辉,总是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景仰之意;蛙鼓阵阵,草虫唧唧,总是让人们感觉到生命的欢快。每每这时候,我和六儿聊得最多的,就是月亮里到底有什么?是不是和地球一样,有人群有村庄、有山水树木、有花草虫鱼和飞禽走兽,虽然当时我俩都不知道以后前程如何,但潜意识里,还是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灯诱娥,也就持续了二、三年时间,随着水稻面积逐年扩大,人工防止水稻病虫害也逐步被药物防治所取代。回忆那个年代所经历的那些事儿,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虽然它只是我们这一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却也能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地方风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变化程度,写出来,让我们感受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无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归乡散记
下一篇:悟道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在支农的日子里 [16449]
 · 永恒的追求 [13285]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11467]
 · 赚钱 [1119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文化网 2010-2024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通扬南路32号 邮编:225222
电话:0514-86356516 邮箱: jdwqwhz@163.com QQ: 10432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