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魅力吴桥 |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文学艺术 | 乡土文化 | 名家看台 | 文化论坛 | 习作园地 | 他山之石 | 贺词寄语 | 志愿服务 | 非遗展示 | 公众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吴桥 >>了解吴桥
· 在支农的日子里
· 永恒的追求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 赚钱
· 吴桥作家王鸣翔新著《轻影摇..
· 书包与一场梦
· 圆梦
· 关于朋友的小话题
· 历史的演变
· 警惕意外的不幸
· 善待老人
· 吴桥镇书画作品展圆满落幕

吴桥荡湖船
[来源:本站 | 作者:钟实 | 日期:2010年3月13日 | 浏览4693 次] 【  】 

 

荡湖船,又称跑旱船。这种舞蹈形式追溯起来,最早的传说来源于春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后,不愿继续为官,带着西施逃出苏州,隐居在吴县蠡口一带,常常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捕鱼、养鱼。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逢年过节跳"摇船",仿若当年范蠡和西施泛舟湖面。

荡湖船源于船民生活,它是平原水乡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娱形式,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扬州民间。荡湖船,演员演的是热闹,居民看的也是热闹,但是,对于这一传统民间节目,居民除了知道热闹,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说起节目来源,扬州民俗专家叶尚鼎介绍,船正常行驶在水里,荡湖船最初可能是节日期间船民回家向人们展示水上的风采,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表演形式。一般34人演出,一个姑娘在船舱中拎着湖船摇晃,一个老汉在后面摇桨,还有一个小伙子装扮成丑角,拿着竹篙,和姑娘对唱。老汉相当于演出的主持人,控制整个演出的节奏,不时插科打诨。

旧时,荡湖船夹杂着乞讨成分,乞讨完毕,掌舵的老汉或拍掌,或以其他形式暗示演出人员,就可以收场了。有时演出也会加进一个老太太,老汉摇桨,老太太手拿芭蕉扇,演出人员一般不会多于4人。荡湖船传统古老,流派众多,技艺高超,是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品种。当年的荡湖船,大都在春节期间或庙会上演出。表演时,纯朴的村民会感谢老天赐予的好光景,祈求新年里更有好收成。有时,花船也会应富裕的主人邀请,上门唱一段吉祥话,让左邻右舍看个热闹、讨个彩头。热闹欢喜之后,主人家自会备下好酒好菜答谢。

    “荡湖船”,是江淮群众庆贺节日的一种习俗。花船是用竹竿扎成,四周围上花布,上扎彩楼。里有一个化妆得十分漂亮的少女,肩搭红绸,系于船内两帮,使旱船离地少许,随人而行。船外有两个稍翁,又叫“稍搭子”,一前一后。前者头戴瓜皮帽,手摇破笆蕉,后者反穿皮袄,双手撑篙,在锣鼓声中按编排好的路线有节奏地跳起来。他们不时在丝竹的伴奏下唱起民间的清曲时调,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煞是热闹。盛行于吴桥镇万寿村周边地区的荡湖船,百姓们又习惯称之为“大舞船”,每年正月,荡湖船开始在本镇及周边乡镇巡回演出,每每吸引成百上千的人观看,成为当地人春节期间的一大盛事。

传说荡湖船与隋炀帝有着隔不断的联系,以下的一则江淮小调摘自金燕《江淮岁首骂昏君》:

三尺红绫搭彩楼,昨日天晚未曾收。老天降下翠花雨,满把珍珠洒玉楼。紧紧走,玩玩悠,隋炀皇帝把宫游。昏皇游到西宫院,金枝玉妹来梳头。可恨昏君无道理,留在宫中要风流。玉妹不从坠楼死,变朵琼花在扬州。炀帝要把琼花看,横下一心到扬州。水中行船他不坐,昏皇偏要造旱舟。各府州县通个信,备办绿豆共香油。三十六块花纤板,七十二个紫绒扣。红绒索,白绒扣,六个辘轳在两头。陆地上边铺绿豆,绿豆上面浇香油。选上一班男子汉,又选一班女娇娥。上身不许穿褂子,只准围个红兜兜。下身不许穿裤子,八袱罗裙遮住羞。男子拉纤脸朝外,女子拉纤面对舟。打个号子齐用力,龙舟拉动滑如油。风吹罗裙如摆柳,诚惶诚恐好害羞。隋炀皇帝站船头,身边就把宝剑抽。宝剑割断红绒索,跌到一班女丫头。男子伏在女身上,父母遗体往外丢。昏皇拍手哈哈笑,你害羞来我“风流”。过了五关黄花渡,清淮宝应到高邮。邵伯南塘穿心过,湾头一转到扬州。炀帝来到广陵地,琼花馆内去闲游。天降大风和大雨,琼花落尽不见头。芦花棒死隋炀帝,万里江山一担丢……

这是人民用血和泪谱成的词曲来对隋炀帝暴虐行径进行的控诉。历史上的隋炀帝由于对外穷兵赎武,对内巡游不止,使得国库虚空,民不聊生,盗贼烽起,最后引发了宫廷叛乱,他也不得不于大业十四年缢死于江都(今扬州)。在中国的历史上,隋炀帝总是以反面教员的面目出现。因此每当新春佳节之际,江淮民间总要打起锣鼓跳起 荡湖船”,唱一个即兴创作的小调,把隋炀皇帝奚落一番,以鉴千古,至今万寿村的荡湖船传承人沈亭还清晰记得“打的龙船票、坐的万花楼”之类与隋炀帝有关的唱词。

 

吴桥荡湖船将说唱、对唱和舞蹈相揉合,乐器以二胡、竹笛、锣鼓为主,曲调有“四季歌”、“无锡景”、“杨柳青”、“八段锦”、“拔根芦柴花”等,节奏欢快流畅,表达出农村人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它的音乐风格鲜明,节目贴近农民生活,彰显了节日期间群众性民间歌舞的韵味。道具是用小木条和篾竹扎成一个小巧玲的船形,上糊丝绸,以求美观,表演时,一对老夫妻作撑船划桨的姿势,进行串词,执船的女青年在船舱微微摆动,若似水波荡漾,扶着船舷的四个小姑娘与挑花担的两名女青年进行集体演唱。

荡湖船的唱词大多应时应景,以往多为歌颂领袖和丰产丰收的,也有歌颂《二十四孝》中孝子的,吴桥荡湖船更将不少民间老调换成了新词,以下是歌颂新农村新变化的一则唱词:“九天红日照云宵,人民的生活过得好,八荣八耻记得牢,尊老爱幼风尚高;感谢主席胡锦涛,感谢总理温家宝,感谢人民的好领导。九天红日照云宵,人民的生活过得好,抗震救灾风尚高,感谢……”

随着传承与创新,吴桥荡湖船又将挑花担这一传统节目融为其中,不受人数的限制,看上去更加热闹。唱词从物质生活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舞蹈《双仙舞》的加入更是让荡湖船增加了看点,毕竟爱情已成了现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红红火火的荡湖船,也有黯淡落寞的历史。1958年,乡间盛行的荡湖船,渐渐趋于冷淡。那几年里,村民们食不果腹,饿着肚子眼巴巴熬到新年,竟连唱花船调的心情都没有了。时光走到1964年,应政策宣传需要,乡村文艺队雨后春笋般涌出,万寿村的张明芝、沈亭等人开始唱着花船调宣传毛泽东思想。1967年,样板戏红遍城乡,荡湖船在宣传舞台上的位置得到了削弱。

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吴桥镇万寿村张明芝、沈亭等人重新组建队伍,表演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好人好事。可惜,80年代初,刚刚分田到户,组织排练、表演时,再没有人为队员记工分。家家忙生产、忙致富,村民荡湖船的热情不再高涨,再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荡湖船又开始流行,花船再度走俏,调曲调流畅、步伐欢快。主要内容为歌唱好官、歌唱出类拔萃的致富能人、歌唱农村的新变化。

    吴桥荡湖船,是民间文艺中的一朵奇葩,清丽脱俗、摇曳生姿。花船调朗朗上口,荡湖船还是那样有声有色。在民间表演时,群众见了喜上眉梢。 现在,农村中老年人文化生活匮乏,他们最需要这样的传统乡间文化滋养。许多老年居民反映,还是年轻时看过荡湖船,已经很多年看不到了,有了这些传统节目,过年才热闹。荡湖船在当地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且后继有人,得益于本地热爱并投身于这一创作的民间艺人,是他们的努力使这一备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古老文化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日臻完善。

由于吴桥镇各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拜民间艺人为师,故不仅较好地继承了大舞船,而且还在演技和服饰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使之能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荡湖船作为一种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具有最美的原生态韵味,只有加以引导和组织,才能避免宝贵的文化遗产流失。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老区吴桥的红色印记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在支农的日子里 [16349]
 · 永恒的追求 [13177]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11435]
 · 赚钱 [1115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游客

IP:117.91.105.229

发表人邮件:1234@56789.net 发表时间:2010/3/15 9:51:51
    字体再放小点就好看多了.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文化网 2010-2024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通扬南路32号 邮编:225222
电话:0514-86356516 邮箱: 1234@56789.net QQ: 10432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