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永新《致老师》有感
想要了解一本书,必先了解其作者。大数据的时代,微博一搜索,满屏的朱永新老师,亦如所著《致教师》一书般,打开即是惊喜。没有过多枯燥的理论,更多的像是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教导,又像是面对面地交流,类似你问我答的形式,新颖且意味深长。暑期疫情告急,宅家细细品读此书,好似终于找到了作为教师所该拥有的归属感,幸福感,同样这也是我们当代教师所缺乏的价值认同感。
前言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看完真真让我颠覆了以往对于教师职业神圣化的认知,教师就是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但却更具人性化,充满了被人理解的认知,让生命幸福完整。现下尤其是担任小学教师兼班主任,本身课程方面的知识就较为琐碎,再遇上与家长、孩子沟通的活,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很多青年教师一上岗就对自我产生了职业怀疑。而教育与教师两者之间本应双向而行,摒弃一方都不会完整。
再细细往下研读,书中,朱老师回答了近50个教师提出的比较普遍的问题,里面不乏我刚刚所提及的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再者如年长教师的职业归属感等等问题。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些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教育是幸福的,教师与学生更应是相互促进、不断完善自我与成长的一个过程。暑期过半,今年最值得热议的话题莫过于”双减”政策的颁布与施行。政策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帮助孩子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要把时间,精力,金钱浪费在意义不大的重复学习和题海战术中。而深究这两点的存在,根本原因还是普遍的孩子已经陷入了“学习内卷”中。孩子之所以负担重,是因为试卷难度提升,分数不够高。在这种状态下,老师们也无形陷入“职业内卷”中来,教师、孩子、家长三方无限陷入循环,这样何谈职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教育不只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地生活状态,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地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书中这段话让我感动至今。
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教师不能没有信念,有信念的教师注定是幸福的。教师与教育,双向奔赴!不断前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