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的智商大致相同,有的人能干,有的人欠缺一些,究其根源,不外乎这么几种原因:第一,能干的人肯动脑筋,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搞明白不肯罢休;第二,此人比较勤快,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高;第三种情况是有人读的书较多,从书中汲取了大量营养。
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关于读书,本人总结了些许管锥之见。
读书不能泛泛的读。当今世界,书的分门别类很多,浩瀚无穷,读书必须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关于文学方面的书,中国的古典名著以及当今可圈可点的著作你是非读不可,世界名著也应进入我们的视线。在通读的基础上,再选择你感兴趣的或认为有价值的专著、章节精读。对于你选读的那些书的时代节拍、主题选择、写作技巧等等都要仔细玩味、推敲,尤其是那些佳句和警句还要牢牢记住。
再拿技术书籍而言,我们读的时候,不是要求所有的数据都要记住,而是要求你要弄懂、弄透,在工作中碰到什么问题时,知道向那个方面去查找。对于政论性和文艺性的书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站在一定高度上认真读进去,这样我们才能跟着时代,写的文章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心声,成为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催化剂。
我们不光要读书,而且要读好书,更要做到“读进去”与“读出来”。换句话说,“读进去”就是要读深、读透,“读出来”就是要会应用。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否则不成了读死书吗?而今,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必须多动笔头,一方面能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能记下我们希望的东西,日后查找非常方便。这样做,并非是要我们都成为作家,可至少让你学习到完整、准确地表达心意和观点的本领。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的时间紧、节奏快,无暇顾及读书。其实工作和学习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消长的。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关系,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古人就有学足三余的说法,所谓‘学足三余’就是充分利用早晚、冬闲和春闲读书。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持之以恒。现在的青少年精力充沛、记忆力强,要抓紧读书,时间不待人,过了午时难卖雄黄;中年人如日中天,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生长、成熟的大好季节,读书滋补必不可少;对于我们老年人而言,还有个老骥伏枥的问题,此外多读书、多用脑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记得儿时老师贴在房柱上的一副对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至今我仍历历在目。
让我们在书海里遨游吧,不要成为时间的俘虏,而要成为时间的主人;也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而要成为知识的先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