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我童年时代读的第一本书是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一部世界级的名著,怎奈我看得兴致索然,且一知半解。再后来,应学校要求,我又相继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和《复活》这些传统意义上正统的书,但毫无例外地看到一半便就此释卷。 相对于上述的书,我更喜欢看情节生动、语言幽默的书。后有幸拜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竟手不释卷。继而又阅读了张爱玲的《白玫瑰黑玫瑰》,实在像极了贾宝玉。 我看书一般而言很快,因为我记性好,几乎看一遍就能大差不离地记住全书内容。只是读文言文比较麻烦,总感觉此类文章用词生晦,引经据典。如什么“曲士不可以语干道”,“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直到读高中时才弄懂是个什么意思。 在众多大家中,我尤为喜爱鲁迅的东西,鞭笞入骨,极尽嘲讽之能事,读来甚爽,大为解气。文人骨子里的傲气可见一斑,且鲁迅其人向来是不爱说话的,坏话又说得杀人于无形,如《战士和苍蝇》中所述: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 越往后来,我读的书越杂,可谓三教九流,从《读者》到《故事会》。悉以为《故事会》中的文章着实能见世间的真善美,比起民族大义、大善大奸实在强上许多。高中之后,渐迷上《南方周末》与《三联周刊》,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每期必看,偶有遗落倍感不舒服。再后来,我也略读过周云蓬的一些东西,写得堪称精彩,精彩在于对生活的认知,而不是无病呻吟。 我周围看书的不少,但屡屡看完后总想着自己也能写,且母鸡下蛋般洋洋千言,自鸣得意。写作乃灵气使然,若无灵气,纵使读再多的书也尽是枉然。况且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这儿还举步维艰呢就想着登泰山而天下小,岂不可笑?! 读书自不是为了书中的颜如玉,更不是让你写书,书的魅力在于只消那一瞥便可泯然众人。
(作者为南京某高校吴桥籍在校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