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魅力吴桥 |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文学艺术 | 乡土文化 | 名家看台 | 文化论坛 | 习作园地 | 他山之石 | 贺词寄语 | 志愿服务 | 非遗展示 | 公众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学艺术 >>散文随笔
· 在支农的日子里
· 永恒的追求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 赚钱
· 吴桥作家王鸣翔新著《轻影摇..
· 书包与一场梦
· 圆梦
· 关于朋友的小话题
· 历史的演变
· 警惕意外的不幸
· 善待老人
· 吴桥镇书画作品展圆满落幕

冷落了Study Corner?
[来源:本站 | 作者:王沛贤 | 日期:2018年1月22日 | 浏览2037 次] 【  】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我们又来到了新加坡。

我们和往常一样,晚饭后就去大排354底层的StudyCorner(学习角)闲坐,等待中国来的大爷大妈们一起闲聊。可一连等了两个晚上,都不见人影。等来的却是三三两两的学习人群,大多是深色或棕色的马来人和印度人。他们铺开学习资料,埋头学习或作业,虽不时地交换资料,相互切磋,但声音都很小,互不干扰。这里原本就是为人们提供学习的补充场所,环境很好,干净、通风、凉快。备有四个水磨石的台面,其中,三个台面台球桌大小,一个台面半个台球桌大。每个石桌的四周都有固定的水磨石长条凳,每张桌子的上方备有两组或三组柔和的灯光。为保证学习安静的氛围,StudyCorner用带有若干小孔的金属板将三面大桌与过道屏蔽,同时把三面大桌和一面小桌之间也用屏蔽板隔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不少科技人员、技工到这里来求发展,陪伴的中国大爷大妈们能跟着自己的孩子出国,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他们白天帮着看孩子、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晚饭后,儿子媳妇、姑娘女婿下班了,孩子由他们的爸爸妈妈看管,老人们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里,作为聚会的场所。大爷大妈们欢聚一块,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尽情说笑、侃白,煞是热闹。他们虽说在国内相距遥远,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东起海滨,西至帕米尔高原,可是来到这里就成了一家。大家虽有方言的差别,但有普通话垫底,即使南腔北调,只要心心相印,语言就能相通。此时,原来在这里业余学习或打算来这里学习的人们只能暂时中断,另择学习场地了。这虽然看起来有点遗憾,但与引进大量中国人才的得益比起来,这点小缺陷又算得什么?幸好新加坡夜灯既多且亮,对他们影响不大。现在,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可大爷大妈们究竟去了哪儿呢?

一次,我在349的楼道里信步,正好碰到原先就在这里的、来自中国东北的一位大妈,我们仿佛又回到七八年前。那些年我们常见面、闲聊,这次见面,我们又毫无忌惮地打开了话匣子。当谈及在Study Corner聚会时,他说:“有的人回国了,有的人搬走了,现在又没有人出来组织,所以冷落了。加上现在新加坡对外来人员也控制得严了,除已加入新加坡籍的人员家庭,老人的停留时间较长外,一般来这里帮带小孩也只能呆三个月,还没有熟悉就又走了。即使现在还有原来的大爷大妈们过来帮看第二胎孩子,他们的年岁大了,也懒得出来。”

“是的,”我也补充说,“现在中国不比过去,经济发展了,国家更重视科技。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也相应改善了,所以出来的科技人员逐年减少,跟着出来的大爷大妈自然相应地少了。加之现在新加坡的经济也不如以往那么红火(其实西方多半如此),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和迷恋感了。”

“可不是吗,现在很难再看到来新加坡的年轻的中国科技人员了。”

“湖北老徐你是认识的,他的儿子去年就跳楼自杀了。”

“怎么哪?他不是博士吗!已经定居多年,而且已加入新加坡籍了。”

“有什么用,据说他有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

“唉!要是在中国也不一定会走到这个地步。星落异国他乡,真是可惜,可叹!”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乡间小屋
下一篇:命悬杆头 忧去喜来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在支农的日子里 [16904]
 · 永恒的追求 [13846]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11678]
 · 赚钱 [1141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文化网 2010-2024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通扬南路32号 邮编:225222
电话:0514-86356516 邮箱: jdwqwhz@163.com QQ: 10432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