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魅力吴桥 |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文学艺术 | 乡土文化 | 名家看台 | 文化论坛 | 习作园地 | 他山之石 | 贺词寄语 | 志愿服务 | 非遗展示 | 公众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学艺术 >>散文随笔
· 在支农的日子里
· 永恒的追求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 赚钱
· 吴桥作家王鸣翔新著《轻影摇..
· 书包与一场梦
· 圆梦
· 关于朋友的小话题
· 历史的演变
· 警惕意外的不幸
· 善待老人
· 吴桥镇书画作品展圆满落幕

祖孙唠嗑:孝敬和关爱还在身边
[来源:本站 | 作者:王沛贤 | 日期:2014年2月26日 | 浏览1627 次] 【  】 

 

爷爷:你虽然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我想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赵五娘的事迹!

小孙:是,你给我讲讲好吗?

爷爷:好,我就给你简单地讲讲,那是一个历史故事。在一个水旱灾害交替发生的大荒年份,连草根、树皮都被人们吃光了,饿殍载道,惨不忍睹。赵五娘将自己结婚时娘家陪嫁的所有心爱的首饰卖掉,仅换了几升小米,每天米汤侍奉公婆。可公婆并未了解儿媳的好意,反觉得儿媳总是躲在锅塘门口(灶下)吃好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天,公公生气地操着个棍棒,跌跌跄跄地跑到锅塘下。正欲举棒时,看到儿媳就着一碗水,独自咽粗糠。公婆恍然大悟,原来错怪了儿媳:熬米汤奉公婆是儿媳的一片孝心!于是感动得长叹一声:‘儿媳吃得我吃得!’便操起一把粗糠就往下咽。公公本是风烛残年的人,加上饥荒的折磨,早已摇摇欲坠。一把粗糠堵在喉咙里,上不上、下不下,一命呜呼了!

小孙:有这么回事?!

爷爷:“无影不会造西厢吧!”多少年来,赵五娘孝敬公婆的事儿总在民间流传,为人们敬颂。我们那里,虽然后来祠堂没有了,乡村的“绅士”没有了,所谓的“人人平等了,运动也多了······“新嫁娘 ”也下岗了(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东方人的好家风,传统美德也被很多人看淡了。但是孝敬公婆的事儿还是大有人在。你看过‘公和媳妇合被窝’吗?

小孙:是不是在吴桥文化网上发表的那篇文章?

爷爷: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王庄西队。一个好媳妇在寒冬腊月每天晚上都提前给公公暖被窝,至今仍然被村里人传为佳话。还是在那个队里,有一老人重病住院,需要开刀抢救,否则性命难保。可是开刀需要一大笔开支,怎么办?他的孙女不由姑姑、婶婶、爸妈分说,就主动掏出身边仅有的八千元钱,给爷爷治好了病。事后,人们都夸奖他的孙女真孝顺,救了爷爷的命!

另外,就我所知,我们吴桥地区也有一家儿媳,她原本生活就不宽裕,改革开放前,他们夫妻俩月收入不过一百元,还要抚养三个儿女。衣服她自己做,破了补补穿在里面,老菜帮从不扔掉,还捡回老菜帮腌制咸菜,生活很简朴。但她对公婆生活抚养费从不打折扣,只多不少。非但如此,她还千方百计从节俭的生活中挤出钱来,让婆婆能喝上我国的好多名酒!她尊重老人的意愿,退休后和老公毅然回到故里,硬将一间旧房按他们城里的住家标准改装,陪着熟土难离的老人度过了晚年。而婆婆在自己病重期间,直至去世之时,也强忍着疼痛,从不在儿媳面前哼一声。

小孙:真不简单!“儿媳孝敬、婆婆关爱。”谱写出一曲厚重的婆媳赞歌!

爷爷:由于这位儿媳对老人如此的孝敬,她的儿孙也仿效她。儿子在谈对象时,首要条件就是要孝敬父母,否则Bye bye.现在他们小夫妻俩只要一有机会就带着二老开车出去采风赏景。就连刚上小学的孙女凡是进出家门或是早晨起床后都要先向爷爷奶奶打个招呼,请个安,很是懂礼。他们一家亲亲热热,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小孙:好的家风,好的道德规范,将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只有小家庭的和谐,才能促进大社会的和谐!爷爷,你说对吧?

爷爷:你所得太对了!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黄山情
下一篇:父亲的唠叨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在支农的日子里 [16449]
 · 永恒的追求 [13286]
 · 踏上吴桥的路(外一首) [11467]
 · 赚钱 [1119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文化网 2010-2024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通扬南路32号 邮编:225222
电话:0514-86356516 邮箱: jdwqwhz@163.com QQ: 10432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