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村,位于吴桥镇西南边缘,西濒白塔河,其中一个行政组叫网桥,又称网子桥。网子桥其实不大,只是两庄之间一条小河上的一座石桥而已,是为明初姓张的富户所造。这张姓富户无子,故将桥名取为“望子桥”,后来有了儿子,又将桥名改为网子桥。
网子桥出名,不单是因为这座桥,而是网子桥街市。据当地老人讲述,网子桥街市始于白塔河开通之后,而街市逐步繁华原因则有三个方面。一是网子桥处于进化村中间地段,进化村又处于四元村、萧家湾的中心地带,而这一带地区,属于内陆区域,河沟众多,小路纵横交错,北距谢桥、宜陵集镇、南距大桥集镇、东距吴桥集镇相对较远,在这里设立一个小街市,生意肯定红火,又能方便附近村民购物;二是自白塔河开通后,南来北往的船只等候过闸,需要在这里停留,船民上岸要采购和补充生活用品,增加了街市的客流量;三是白塔河开通,官府在这里设立征粮点,四方送粮村民要在这里歇足吃饭和购物。1939年,新四军挺进纵队从江南过江,就是看中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网子桥街市的繁荣,才在这里设立指挥部,开辟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网子桥街市的特点是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说到网子桥的商品,小到针线,大到箩筐,应有尽有。白塔河两岸的村庄居民,有事无事,在闲暇时总要到网子桥街市上转一圈,回来时,都会带点东西;商贾乡绅,早晚总爱在网子桥街市喝喝茶,吃吃点心,听听小曲,悠闲自得,尽享生活的乐趣;当地居民,如有客人到访,不需事先准备,抬脚到街上就能买到菜肴。至于说到价格合理,既是网子桥商户对外打出的一张诚信招牌,又是网子桥商户的经营之道。因为网子桥街市,南北东三面均有集镇,他们无法与之抗衡,只能以物美价廉取胜。据一些老年人回忆祖辈讲的故事,当年不少船民过河,购买船用工具和生活用品,宁可在在白塔河中途停靠,也要到网子桥购买商品,这足以说明网子桥街市的价格是非常公道的。可以说,是白塔河水造就了网子桥街市的繁荣。
清末民初,由于白塔河淤塞,航运不通,少了南来北往的船民,网子桥街市曾经一度衰落。但由于网子桥独特的地理位置,附近村庄的村民不会舍近求远购物,网子桥街市的商户仍然能够维持生计。解放前夕,为支援解放军渡江,江都县支前总队组织民工在白塔河网子桥段疏浚淤窄河床,网子桥街市又一次繁荣起来。
解放后,网子桥街市仍然存在。街市是一条南北街,以网子桥为中心,分为南街和北街。街道长约200米,以青皮条石铺道。有粮行、茶馆、油坊、豆腐坊、茶食店、裁缝店、酱品店、烧饼铺、鱼肉案、菜场、小吃店、杂货店、药店、理发店、车行、木排行、茶食店、银器店、铁匠铺等商铺门店近30家,分列东西两边。由于进化乡几经区划调整,后并入吴桥镇,所以网子桥街市最终没有形成集镇,解放初,也未能进入公私合营行列,这就注定了网子桥街市将被集镇所取代。在计划经济时代,粮行、油坊、肉案、药店和木排行首先关闭。之后,吴桥公社成立农具加工厂,各村设立供销社代销点,杂货店、铁匠铺、酱品店等相继关闭,网子桥街市最终自行消失,淡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网子桥,街道两边的低矮门市房,已经大多被住户重建或改建成为宽敞明亮的小楼或者平房,条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穿过这条巷道,虽然不见了昔日的街市繁华景象,却也引发人们的怀旧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