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通通的一间房,我们两家合用。中间有一层芦席分隔成两截,北半截属堂伯父家,门朝西开。南半截属我家,门朝东开,我和奶奶住在这里。两家一言一语听得清清楚楚。
在乡村,伯父应算是一名有文化的人,识多面广。晚上,他经常隔着芦席给我讲些带有诗情画意的故事。现根据回忆,拙笔五篇,以供赏鉴。
一 苏轼兄妹以诗相互取笑
有诗云: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
晚饭后,人们早早地就上了床,可是昼短夜长,哪里就能入睡呢?
芦席那边的伯父说:我今天就给你讲讲苏轼兄妹以诗相互取笑的故事。
由于苏小妹的额头有点凸出,眼窝有点凹陷。某一天,苏东坡就拿他妹妹的长相调侃: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虽然嘻嘻地一笑,可女孩很重视自己的长相,当哥哥拿她的长相开玩笑,总不是滋味,随即反唇相讥: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觉得挖苦的不过瘾,再对哥哥的面相仔细端详了一翻,觉得他额头扁平,一付马脸,两个眼距较远,五官不正,比例失调,当即又占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止。
我说:他妹妹挖苦他,怎么还那么高兴?
伯父说:他妹妹有才啊,哥哥怎么能不高兴!
伯父又说:现在我再给你讲两个粗俗点的故事。一次,苏轼见苏小妹在井边刺鱼,随口说了一句:妹妹刺鱼,蹲下一剖两半。
小妹哪里肯罢休,想了一下,就说:哥哥骑马,上去又添一鞭。
还有一次,一个冬雪的初晴,苏轼披着一件裘袍,在晒太阳,一阵风吹得裘毛动,小妹见说:风吹裘裘毛乱动。
说完,站在墙角边,望着苏轼神气得意地傻笑。可苏轼见结了冰雪的墙头,在阳光的照斜下,雪水顺着墙壁慢慢向下流的情景,便顺口说:阳照壁壁水直流。
妹妹虽小,可已初解人事,羞得满面通红。
小妹见斗哥哥不过,急去拿大嫂以诗取笑。穿过回廊,正见大嫂在逍遥亭看汉书,妹妹走过去笑着说:大嫂翻书心想汉!
大嫂没直接理会,只是一本正经地问:你刚才来时用手遮眉毛干什么?
妹妹说:太阳刺眼!
怪不得的:妹妹怕日手遮阴!
又羞得妹妹红着脸,无言以对地走了。
伯父说得起劲,我听的入神。
奶奶说:好了,好了,快睡觉吧,明儿还得唸早书。
二 苏小妹四刁新郎
次日晚饭后,我早早上了床,芦席两边,萤火虫般的煤油灯都灭了。我央求大伯再给讲一个苏家的故事。他顺了顺喉咙,津津有味地又讲起了“秦少游闯四关”的故事:
苏小妹的丈夫是秦少游,苏北高邮人,也是一个才子。离我们这里不远。
结婚那天,晚宴过后,宾客散去,秦少游兴高采烈地准备进入洞房和小妹温存一翻,可房门紧闭,只见门外小桌上摆上了文房四宝(即纸墨笔砚)、三个封儿、三个盏儿(一个玉盏、一个银盏、一个瓦盏)。有青衣丫鬟守着。
秦少游请丫鬟传请小姐开门。丫鬟说:不行!
何故?
丫鬟说:小姐吩咐,有三题在此,三试俱合题意,喝玉盏中美酒三杯,方得进门;若两合,喝银盏中茶;若一合,只能喝瓦盏中淡水,并罚外厢房读书三个月。
秦少游一想,我饱读四书五经,怕难不住我。
第一题: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秦少游一见,这题好答,乃涵“化缘道人”四字。因为他以前听说苏小妹长相难看,曾假扮云游道人在岳庙偷看过苏小妹。人虽长相一般,并不难看。苏小妹哪知云游道人就是秦少游,分明给他送了一题。
秦少游则随口答来: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第一题轻易过去,第二题是猜四个古人: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依门闾(lu)。
少游略加思索,答道:分别是孙权、孔明、子思和太公。
秦少游因席间多喝了几杯老白干,觉得口渴,拿起银盏就连喝了两杯茉莉花茶。丫鬟因他已答对了两题,也无话可说。
一、二题都轻易地过去了,秦少游想,这第三题也未必能拦住我!?
打开一看,啊,原是一副七字对儿的上联:“闭门推出窗外月”需对下联,好说!
可是看上去很简单,对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东厢房走到西厢房,从前屋走到后屋,走来踱去,总想不出一个好下联。深更半夜,又觉身寒,无奈何只得强忍。
正是:
乍暖还轻冷,半夜嫌衣单。
十年寒窗苦,一句难过关。
此时东坡书毕,来到小妹门前探实,看到少游依旧在房门外转悠,口里不断地吟诵着 “闭门推出窗外月”就是没有下句。东坡亦为之着急,便从花盆中取了一粒石子向井底一扔。扑通一声响,少游抬头一看,一个高大的人影正向他走来。再看看井底,明晃晃的一轮明月立刻化作碎片。少游惊醒了,原来是大舅子帮了大忙。急对出下联“投石冲破井底天。”
真是:
鼓打三更求明月,星星眨眼笑得欢。
少游冥思苦无语,东坡投石救郎君。
苏小妹眼看没拦住少游,便亲自打开房门迎进。他俩喝完三杯交杯酒,值小妹红帐前与郎执手之际,再对少游仔细端详一番说:上次我在庙宇上香时,是你扮成小和尚骂我的不成?:艳女仰卧,横直两张大嘴。
少游笑着说,不是扯平了吗?你也骂了我:和尚行礼,上下两个光头。
小妹俏皮地说:不行,但若要同床共寝还需再对一次对联: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少游想了一下说: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少游、小妹放下帐帏,轻解罗衣,面面相视,亲柔温存一番。
真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佳人配才子,诗文作红娘。
三 讲究的鸡兔购
萤火虫般的煤油灯虽然熄灭了,我们都还睡不着。
伯父又开腔了:过去有个人家儿子要订亲,除了置办一些猪肉和鱼外,老爷还吩咐下人一定要买鸡和兔。共计买十只,腿三十六条,不多也不能少。鸡毛和兔毛不能带有黄色和白色,鸡要是母鸡。
我说:为什么这么苛刻?
伯父说:因为儿子早就到了论婚的年龄,可就是由于嘴有点豁,以前谈了几个都黄了,心里很作急。这次办事一定要实实在在(10只),顺顺当当(六六三十六是大顺),不能再黄(指吹灯熄火)了,钱也不能再白搭了,母鸡会下蛋,能传宗接代啊。
哦,原来如此!
伯父说:下人虽然对老爷历来忠心耿耿,言必从,行必果。可这次懵了,鸡和兔的颜色好办啊,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带有黄色和白色的鸡兔不买,公鸡不要就是了。可究竟买几只鸡和几只兔他没有说。于是他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就是算不出来。最后还是一个小丫鬟点破了,不就是......。
你算算看:究竟买几只鸡和几只兔才对?
其实我一听也懵了。我想,如果五只兔子五只鸡,共十只,可是兔子的腿二十条,鸡的腿十条,共计才三十条腿。不对,还差六条;又想是否是六只兔子四只鸡,鸡兔虽然共计十只,可是兔子有二十四条腿,鸡有八条腿,一共才三十二条腿,也不对,还差四条。得了,干脆再增加两只兔子,减少两只鸡,差的四条腿不就补上了。
我说:兔子一共八只,三十二条腿,鸡两只,四条腿。鸡和兔共十只,腿共三十六条。
伯父一听说:“你也算对了,你是硬凑,她可算得比你快,有诀窍啊!不过你比小丫鬟还差一点,”
四 还差点
和往常一样,伯父说:昨晚我说你比“小丫鬟还差一点”,我今儿就给你讲几个关于还差点儿的另外意义的故事。
什么另外意义?
就是行文不带标点符号。要不要听?
要听!
过去有个财主,他家围墙西侧有一条南北大通道,道旁有一颗大榆树,树下有一块平板大青皮石。南来北往的人们走累了,尤其是夏季,常坐在青皮石上休息、乘凉,抽烟、喝水,并常在外墙角边撒尿。
财主想,要是他们在他的地里撒尿,倒情有可原,还能肥田。可在他家门旁的墙角边撒尿,一股骚味实在难闻。于是在墙角上贴了一幅告示: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那么,行人看到告示就不敢在此小便了?
可是在一个大白天,竞有一个过路的人——秀才,偏偏就在告示下面,裤子一拉“哗哗直尿”!守门的家丁一听“哗哗……哗”的撒尿声,连忙跑过来制止!他那里制止得了,地上已流了一大滩。没奈何,只得禀告老爷。
老爷一听,这还了得,老爷急忙出来对着此人厉声厉色地说:看到我的告示没有?
看到了。
看到了,就不应该在此小便!
秀才不慌不忙地说:我虽然尿急,本来就不想在此小便,大门旁边小便多不雅观!老爷既然如此好心,我岂能辜负。思来想去,还是成全了老爷为好,所以才在这里小便的啊!
怎么?成全?!告示上明明白白写着“行路人不得在此小便!”
秀才慢条斯理地说:你的告示上不是明明白白的叫“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我已经等不得了,就按照你的告示在此小便,所以我还得感谢你啊,否则我可能要尿在裤子上了!
老爷被说得哑口无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
我说:过去难道没有标点符号吗?
伯父说:是呀,有标点符号,这个秀才就不敢在此小便了!
你讲得真好!能不能再给我讲一个差点儿的故事?
那我就再给你讲另一个差点儿的故事:
过去有个靠养猪致富的财主,家里老鼠很多,偷吃粮倒是小事,常常将好端端的衣服、箱柜咬得七豁八豁,就连地契也咬,财主非常生气。他听说道士写神符能消灭老鼠,便请来了一个道士写神符。
道士写完后,唸给他听: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光。
财主一听很高兴:养猪养成象大,不就发大财了。老鼠都死光,家里就安静了。
财主说:你写的真好!便急忙请道士按此神符再书写三条,分别贴在大门、房门和猪圈上。并破例办了一桌酒宴,盛情招待道士!
没过几天,一个家徒四壁、连饭都吃不饱的穷秀才,借该财主的五十岁生日,上门来蹭饭时,看见此神符,连连摇头说:不吉利,不吉利!
财主一听,脸色骤变。难道他是疯子不成?想将他赶走。可又想:有理不打上门客,不要冲污了好日子,还是善言相劝为好。
秀才一见财主态度有变,便立即有板有眼地说:喂猪喂成象(像)老鼠,那怎么行呢?还要都死光!不就亏大了!?
财主一听,如梦初醒,大喝一声:道士该死!
立即叫人将所有神符撕的粉碎,并将穷秀才奉为上宾,亲自斟酒、夹菜,席间又夸奖秀才说:幸得高人指点,否则我将要倾家荡产!
伯父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津津有味!
五 一点不能差
大大:今儿你能再给我讲讲关于还“差点儿”的故事,行吗?
你还想听?
你讲得活龙活现,挺有意思,我还想听!
好吧,我今儿再给你讲两个关于吝啬小人的故事。所谓吝啬,就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富,当用不用,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气鬼”。
那是在明朝末年,有个著名画家叫徐谓,他早年时家里很穷,没有米下锅,就跑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不借就赖着不走。有一年,春雨绵绵,他依住的人家十分厌烦。趁他上厕所蹲点之际,就在他临时住房的板壁上写了一行字: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主人的意思是下雨天,虽然是留客天,但是即使天留我也不留,就是要赶徐谓走。可是徐谓回来一看,却安然地住下不走了,继续蹭饭。主人纳闷:徐谓看到逐客令后,应该会自行走人,可他怎么却更安然住下不走了?
主人忍不住问徐谓:你看到板壁上的那一行字吗?
徐谓说:看到了,我真要感激你啊!
主人更加诧异:感激我什么?
徐谓说:你说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我就想:留!所以我就留下不走了?
主人无奈,皮笑肉不笑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是...留!”
那徐谓真的不走了?
当然不走了,“逐客令”变成了“留客令。”盛情难却呀!
主人算是聪明,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在我再给你讲第二个“差点儿”的故事:过去有一个富翁聘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家教,却要在先生吃饭上抠门。于是跟先生说:膳食简单微薄,可先生也应允。但又怕先生日后不认账,空口无凭。于是就与先生写了一个没有标点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双方欣然签字。头天富翁就按合约做了第一顿饭:两个窝窝头,一碗青菜和一碟咸菜,很菲薄。
先生一见大发雷霆:怎么全是素的,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吗?
富翁一听: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可见标点符号多么重要!
儿时,伯父总是在隔着薄薄的芦席通过趣味的故事点拨,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除上面所讲之外,他讲过欧阳修的“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讲过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讲过刘墉的“将父比马,望子成龙。”等等。还有挖苦或取笑老师的对联“盆中鸡冠未出,墙上狗尾先生”以及通俗工整的对联“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店,西当店,东西当店当东西。”等等查无出处的对联,以及“一个老头高又高,身上挂了千把刀。”“一个老头矮墩墩,火烧屁股不吭声。”“硬邦邦的进去,软绵绵出来,黑乎乎的进去,红彤彤的出来。”等具有乡土气息的谜语等等。在他潜移默化的帮教下,我获益非浅。
|